01
与杜蕾斯产品
有着“同源血脉”


7月25日,柔性科天机器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维虎向记者展示了这款“黑科技”——人形机器人的手指触摸起来柔软有韧性,质感远超普通洋娃娃的仿真表皮。


图片


在一个人形机器人边,记者用手轻轻触摸了一下其手指,顿时传递回一种柔软韧性的触感。


“这是专门为机器人研发的‘皮肤’,核心材料是水性聚氨酯。”李维虎介绍,这种材料的优势在于“低模量、高强度”,既能保持柔软度,又能承受反复弯曲的损耗


鲜为人知的是,这种机器人“皮肤”与大众熟知的杜蕾斯产品有着“同源血脉”——两者的核心材料均为聚氨酯。



02
最新产品
更接近于人类皮肤


“不是所有机器人都需要‘皮肤’。”柔性科天技术经理王启东解释,工业机器人或功能性机器人无需仿真外表,而那些将进入家庭、养老护理等生活场景的人形机器人,才需要精细的仿生皮肤——它不仅要“像皮肤”,还要传递真实的手感、触感和韧性


仿生皮肤由精心设计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结构合成,触摸起来可以传递出手感、触感、韧性等质地与功能。


2022年底,企业推出第一代“仿生皮肤”,解决了硅胶材质手感差、易出油的问题;2024年的第二代产品进一步优化,“肉感”更接近人体皮肤。


而今年最新迭代的第三代产品,则在重量上实现突破:全套机器人“皮肤”重量从15-20公斤降至10公斤以内,柔软度和贴合度也大幅提升


图片


03
未来机器人“皮肤”
有体毛、神经


随着人形机器人从生产、商业场景向家庭、养老护理领域延伸,“仿生皮肤”的研发目标愈发清晰,即无限接近人体皮肤。


图片


未来,我们计划在皮肤上植入类似人类的体毛和柔性传感装置,让每一块‘皮肤’都布满‘神经末梢’。”李维虎表示,团队还将赋予皮肤“年龄感”,从外貌、动作到触感,全方位提升机器人的“拟人度”,让人在交互时更觉自然舒适。


目前,柔性科天正加速材料研发以适配更多场景。“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穿‘合肥造’皮肤的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



源自:合新闻


图片
为了更好地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了机器人产业微信群,欢迎执行器、灵巧手、结构件、摄像头、IMU、传感器、电芯、动力系统、伺服系统、热管理系统、软件算法等零部件、整机组装、设计、设备、原材料企业,以及机器人品牌、终端应用等企业加入,进群交流。
图片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拐点。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华为、宇树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行业正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落地”跃迁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壁垒,艾邦机器人正式组建"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交流群",覆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传感器、电机、减速器等全硬件环节,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源、共享前沿技术!

扫码关注公众号,底部菜单申请进群

作者 ab,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