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间,中联重科(SZ000157,股价7.35元,市值635.67亿元)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55亿元,同比增长1.30%。尽管营收增长幅度较小,但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归母净利润达到27.65亿元,同比增长20.84%。

值得关注的是,中联重科的新兴业务板块正加速崛起,其中最具想象空间的莫过于其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突破。据投资者互动平台和半年报披露,公司已成功开发三款人形机器人,包括一款轮式和两款双足版本。这些机器人已有数十台进入公司工厂,在机械加工、物流、装配和质检等多个环节开展试点应用。公司通过建立具身智能训练场和运营中心,初步形成了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训练的应用迭代闭环机制,为人形机器人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营收同比增长1.30%

中联重科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8.55亿元,同比增长1.30%。《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主要竞争对手三一重工(SH600031,股价21.03元,市值1782.2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7.8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接近15%。在营收规模和增长速度方面,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存在一定的差距。

上半年,中联重科归母净利润达到 27.65 亿元,同比增长20.84%,而三一重工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为52亿元,同比增长46%。在净利润增速上,中联重科虽不及三一重工,但其扣非净利润却实现了30.08%的增长,显示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正在持续提升。

从经营数据来看,中联重科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提升。上半年毛利率为28.15%,同比提升0.1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11.12%,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扣非净利率为7.75%,同比提升1.71个百分点。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7.52亿元,同比增长112.46%。

报告期内,中联重科加大了对全球市场的资源投入。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138.15亿元,同比增长14.66%,占营收比重为55.58%,同比提升6.48个百分点。

中联重科表示,公司产品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区域结构均衡,有效规避了单一市场风险。非洲、中东、澳新、东亚等区域增速突出,东南亚、南美市场表现优于公司整体水平,欧洲、北美本地化供应链资源整合加速,各区域市场协同发展推动公司海外市场销售结构持续优化。

人形机器人进入快车道

在稳固传统工程机械优势地位的同时,中联重科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未来产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中联重科中科云谷总经理曾光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中联重科是工程机械行业最早应用机器人技术的用户之一。早在2006年,公司起重机械工厂就率先引入了可编程工业机械臂,从2019年开始,公司则大规模使用具备感知与移动能力的自适应机器人。

如今,中联重科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探索已进入新阶段。曾光介绍,位于湖南长沙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集成了300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使用了超过2000个工业机器人。工厂随时切换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真正做到了“按需生产、灵活应变”。

中联重科在半年报和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新开发三款人形机器人,包括一款轮式和两款双足式。这些机器人并非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已有数十台投入工厂作业,在机械加工、物流、装配、质检等多个环节开展试点应用。这一举措标志着中联重科正在加速具身智能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为了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和自进化,中联重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公司开发了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全套工具链,并建设了拥有120个工位的具身智能训练场,开展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此外,公司还打造了中科云谷具身智能平台,包含云端超脑和大小脑端到端算法模型,连接所有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形成了“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应用迭代”的全流程闭环机制,初步构建了数据飞轮。

中联重科表示,未来将持续融合前沿新兴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不断进化,进一步拓展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图片
为了更好地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了机器人产业微信群,欢迎执行器、灵巧手、结构件、摄像头、IMU、传感器、电芯、动力系统、伺服系统、热管理系统、软件算法等零部件、整机组装、设计、设备、原材料企业,以及机器人品牌、终端应用等企业加入,进群交流。
图片

活动推荐:
电子皮肤产业应用发展论坛(11月27日 苏州)
一、会议议题
序号
演讲议题
部分拟邀请
1
通过微纳结构设计提高柔性传感器灵敏度研究
苏州大学
2
触觉感知在人机交互上解决方案
模量科技
3
机器人灵巧手仿生触觉阵列优化设计
帕西尼、灵巧智能
4
界面离电子触觉传感技术介绍及其应用
他山科技
5
卷对卷印刷技术在柔性传感器量产中的应用
湖州途柔科技
6
柔性传感器在人机互动领域的前沿化发展及应用挑战
电子科大
7
织物电子皮肤创新性应用与发展
浙江大学
8
印刷柔性电子技术赋能电子皮肤产业化发展
昇印光电
9
薄膜压力传感器在具身机器人中的应用
福莱新材
10
柔性基底材料延展性与导电性的功能平衡研究及新型材料开发
邀请中
11
柔性导体/介电材料在电子皮肤中的产业化进展
邀请中
12
多模态融合压力-温度-湿度集成传感器开发
邀请中
13
柔性传感器基底材料自修复/自愈性研究进展
邀请中
14
低功耗/自供电电子皮肤方案
邀请中
15
植入式电子皮肤在医疗监测中的发展及应用挑战
邀请中
16
工业检测及其他应用领域的传感器发展现状
邀请中
17
电子皮肤如何赋予汽车智能座舱手势识别与触觉控制新范式
邀请中
18
可穿戴电子皮肤在医疗健康监测设备灵敏度优化方案
邀请中
19
电子皮肤材料量产化与制造成本压缩路径
邀请中
20
柔性传感器产品可靠性验证标准体系建立
邀请中

议题征集中,创新演讲及赞助请联系 艾果果:13312917301(同微信)

二、报名方式

方式1:请加微信并发名片报名

电话:艾果果 13312917301(同微信)

邮箱:Ab008@aibang.com

图片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会议详情

注意:每位参会者均需提供信息


方式2:长按二维码扫码在线登记报名

图片


或者复制网址到浏览器后,微信注册报名:

https://www.aibang360.com/m/100268?ref=172672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拐点。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华为、宇树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行业正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落地”跃迁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壁垒,艾邦机器人正式组建"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交流群",覆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传感器、电机、减速器等全硬件环节,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源、共享前沿技术!

扫码关注公众号,底部菜单申请进群

作者 ab,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