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4日湖北日报讯】在光谷举办的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学东在其演讲中谈到,对于人形机器人的“进化”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小脑”。
像人一样,人形机器人也有骨骼(强健轻量化本体)、肌肉(高功率密度执行单元)、手脚(灵巧手/高性能腿足)、心脏(电池)、大脑(人机交互)、小脑(运动规划与控制)等。

近年来,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及相关产业迅猛发展。“我们的机器人能跳舞,能随意交流,能够做一些基本的动作,能够卖东西。但是让它真正走进实际生活、帮人类做事情,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陈学东说。
今年4月份,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完赛率不到30%,大多数人形机器人步态不稳容易摔倒。“我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首要的短板是小脑,运动稳定性还不是太强。所以,人形机器人不在我们眼皮底下还真不放心,还不能放心让它走进高压电、去病房侍候病人等场景。”陈学东表示,就像制造业的核心是工业母机一样,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底层是运动控制,所以重点要通过传感、智能皮肤提高手足的精准性、稳定性,尤其是运动稳定性。
除了走和跑外,手和脸部的运动也非常复杂。陈学东介绍,人的面部表情运动、手部运动都有几十个自由度,能够显示喜怒哀乐,心灵手巧如绣花、动手术等,都是巨大挑战。

机构数据预测,2035年世界上将会出现1800万台人形机器人,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美元,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约占30%。
“人形机器人的前途是光明的,尽管道路并不平坦。”陈学东介绍,如今,我国多个城市人形机器人发展已颇具规模。在湖北,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及周边已有50余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包括从整机研发、核心部件制造、多模态大模型到训练场地等,形成非常大的规模。
目前,湖北已有13家企业进入人形机器人整机供应链,27家企业具备产品供应能力,在电子皮肤、惯性传感器、大小脑模型等多个关键环节具有突出优势。其中,光谷企业占比超七成,包括灏存科技、华威科、元生创新等。

整理自:湖北日报

为了更好地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了机器人产业微信群,欢迎执行器、灵巧手、结构件、摄像头、IMU、传感器、电芯、动力系统、伺服系统、热管理系统、软件算法等零部件、整机组装、设计、设备、原材料企业,以及机器人品牌、终端应用等企业加入,进群交流。

活动推荐1:



活动推荐1:


活动推荐2:
电子皮肤产业应用发展论坛(11月27日 苏州)

报名方式
方式1:请加微信并发名片报名
电话:艾果果 13312917301(同微信)
邮箱:Ab008@aibang.com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会议详情
注意:每位参会者均需提供信息
方式2:长按二维码扫码在线登记报名

或者复制网址到浏览器后,微信注册报名:
https://www.aibang360.com/m/100268?ref=172672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
方式1:请加微信并发名片报名
电话:艾果果 13312917301(同微信)
邮箱:Ab008@aibang.com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会议详情
注意:每位参会者均需提供信息
方式2:长按二维码扫码在线登记报名

或者复制网址到浏览器后,微信注册报名: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拐点。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华为、宇树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行业正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落地”跃迁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壁垒,艾邦机器人正式组建"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交流群",覆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传感器、电机、减速器等全硬件环节,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源、共享前沿技术!
扫码关注公众号,底部菜单申请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