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大幕正式拉开。当行业聚焦于零部件创新、场景落地时,一场关于 “标准化与检测认证” 的底层变革正在悄然重塑产业根基。在深圳举办的 2025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论坛上,“深测评”总经理乔森先生的《人形机器人材料标准体系构建与检测认证》主题分享引发全行业共鸣 ——“标准是产业规模化的基石,检测认证是商业化的通行证”。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标准制定与检测认证的先行者之一,“深测评”正以专业力量推动产业从 “技术突破” 迈向 “规范化落地”。

01、人形机器人定义分类及产业链规模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材料标准体系和检测认证机制对于确保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此次演讲中,“深测评”总经理乔森先生系统介绍了人形机器人材料标准体系的构建与检测认证。演讲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处于起步阶段,2025年将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元年。那么接下来,带领大家先聊聊人形机器人定义分类及产业链规模:

人形机器人的定义

中国及国际标准化组织:

GB/T 12643或ISO 8373:2021 Robotics – Vocabulary 对人形机器人的定义:

人形机器人:具有躯干、头和四肢,外观和动作与人类相似的机器人。

狭义定义:拥有双臂手作业、双足行走的拟人化形态,同时拥有机器大脑、机器小脑的交互与学习进化能力,能够模仿人类适应多样化的任务场景的智能机器人。

广义定义:拥有双臂手作业、足/轮行走等部分拟人化特征,采用大模型或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算法驱动,能够在专用或通用场景中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具有一定智能涌现或技能泛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按照人形机器人的移动方式,可将其分为足式人形机器人、轮/履式人形机器人、混合移动式人形机器人;


根据外观形态,可将其分为仿真型人形机器人和非仿真型人形机器人;

根据人形机器人使用的动力能源方式,可将其分为电驱动人形机器人、液压驱动人形机器人,以及混合驱动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隶属关系图


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

│── 服务机器人

│── 特种机器人

├── 智能机器人

│   ├── 具身智能机器人

│   │   └── 人形机器人(智能型,如Atlas、ASIMO)

│   └── 离身机器人(如云端AI控制的系统、聊天机器人)

└── 非智能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非智能型,如早期预设动作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规模


01


快速增长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27.6亿元。预测显示,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规模‌。

02


政策支持

多地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

03


企业投资

大量企业投身人形机器人领域,涌现出一批初创企业并获得大量投资。科技巨头、汽车企业、家电企业等跨界入局,传统机器人整机企业也布局人形机器人,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


人形机器材料新机遇:

01

轻量减重,镁铝合金应用加速

轻量化能提高机器人的运动和续航能力。

材料优化是人形机器人轻量化主要方式之一,镁铝合金成为理想选择。

02

以塑代钢,PEEK等塑料前景广阔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引入PEEK材料,加速先进材料零部件“以塑代钢”技术革新。

与金属材料相比:PEEK性能全面优于普通金属。

03

电机驱动,稀土永磁获新增长引擎

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金属和过渡族金属形成的合金经一定的工艺制成的永磁材料,是当前矫顽力最高、磁能积最大的一类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电机相比于传统电机,更加符合机器人高性能需求

04

触觉革命,电子皮肤材料需求激增

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属于触觉传感器的一种,是具有仿生性的柔性触觉传感器,模拟生物皮肤触觉感知机制,旨在赋予传感器以类似人类的触觉功能。目前电子皮肤在人形机器人中主要用于手部,从手部到全身,电子皮肤有望实现机器人全覆盖。

02、人形机器人国内外标准现状

在论坛现场,乔森先生详细解读了人形机国内外标准现状,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已领先全球,2025年是关键时间节点,并对人形机器人用PEEK材料团体标准、稀土永磁材料国家标准进行了介绍:


01

国际标准构建现状 



01

专业材料标准空白

需求内容:人形机器人向轻量化、高机动性方向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亟需更细化的国际标准支持。

特殊需求:当材料应用于机器人关节、机械臂等关键承力部位时,需要满足基本安全准则对机械结构的安全要求,同时避免因材料失效导致碰撞和夹伤事故。



02

本体论标准

标准:IEEE 1872 机器人学和自动化。

要求:为机器人系统描述提供了统一框架,间接影响材料的数据标识和特性描述规范。



03

电气安全标准

标准:IEC 62368-1:2018《音频/视频、信息和通信设备 第1部分:安全要求》。

要求:电气绝缘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等级,确保人形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因材料问题引发火灾或电击风险 。



04

基本安全准则

标准:服务机器人安全标准ISO 13482:2024 ,工业机器人安全标准ISO 10218-2025。

要求:材料满足阻燃、无毒、耐腐蚀等特性


02

国内标准构建现状

国家层面: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进展迅速,2025年成为关键时间节点。近日,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优必选等头部企业主导的首批国家标准正式获批立项,覆盖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运动控制、作业操作等核心环节的技术规范。工信部明确提出“加快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标,预计2025年四季度前完成首批标准发布。这些标准将直接推动稀土永磁、轻量化高分子等关键材料的规范应用,为产业链带来“技术红利期”。

行业层面:2025年4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白皮书》首次提出科学、系统的检测认证体系,解决了数据孤岛、标准不统一等痛点。该白皮书作为企业产品的“体检证”(质量评价)、“信用证”(企业背书)、“通行证”(市场准入),从编码规则、质量评价规范、测试标准等维度对多类型数据的格式及评价范围进行了统一。

同时,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1)已将《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规范》纳入标准研制计划,该标准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头制定,立项编号为20240101。


03

专业材料标准进展

2025年4月30日实施的T/CIET 1268-2025《人形机器人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技术要求》团体标准,规定了PEEK材料的命名规则、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呈现“高性能、高添加量、高稳定性”特征,其标准化进程正显著改变稀土需求结构。所用标准 GB/T 13560-2017关于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现行国家标准。

03、人形机器人材料标准构建框架

同时在会场乔森先生进一步提出了人形机器人材料标准构建框架:强调需从安全、可靠、智能等六个维度建立全生命周期检测体系。

材料标准体系构建

国际或国家标准:

人形机器人材料标准需要参考国际或国家通用标准。

人形机器人标准:

人形机器人材料标准需要在人形机器人检测体系架构下构建,参考人形标准及人形机器人CR 认证规则。

人形机器人材料标准:

标准覆盖材料 - 部件 - 整机 - 应用场景全链条。从原材料的性能检测,到部件组装后的功能验证,再到整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性能评估,确保材料性能在各个环节都能满足要求。

机器人零部件标准:

人形机器人材料标准需要参考人形零部件CR 认证规则


相关认证标准


“深测评”助力中国人形机器人证书:TILVA202527004001 全球第一张证书

CR 认证升级,不止于安全,构建多元质量提升路径,重点认证四大专业技术方向:可靠、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智能;

机器人检测认证进入2.0时代,发生的主要变化如下


认证标准

GB/T 39785-2021服务机器人 机械安全评估与测试方法-机械安全

GB/T 40013-2021服务机器人 电气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电气安全

GB/T 15706-2012 机械安全 设计通则 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机械安全 

GB/T 16855.1-2018 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相关安全部件 第1 部分:设计通则-机械安全 

GB/T 37283-2019 服务机器人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抗扰度要求和限值-电磁兼容

GB/T 37284-2019 服务机器人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发射要求和限值-电磁兼容

GB/T 20438.1-2017 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 第1部分:一般要求-功能安全 

T/SRI 0001-2021 移动服务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通用要求

机器人部件认证标准:

CR-3-01:2022 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CR 认证实施规则

GB/T 30819 机器人用谐波齿轮减速器

GB/T37165  机器人用精密摆线针齿轮减速器(结构为单曲轴)

GB/T 37718 机器人用精密摆线针齿轮减速器(结构为双曲轴或三曲轴)

CR-3-03 :2022 机器人控制装置CR 认证实施规则

CR-3-04 :2023 机器人控制装置CR 认证实施规则

GB/T 37414.3 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及系统 第3部分 交流伺服器电动机技术条件

国际通用标准:

ISO 10218-1: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工业机器人安全要求

ISO 10218-2: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机器人系统与集成

ISO 12100: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IEC 60204-1:机械安全-机器的电气安全

IEC 61508系列: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

ISO 13849-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设计通则

IEC 62061:机械安全-与安全有关的电气、电子和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

IEC 61000-6-2:电磁兼容(EMC)工业环境的抗扰度

IEC 61000-6-4:电池兼容(EMC)工业环境要求的放射标准

北美标准:

ANSI/UL 1740: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标准

ANSI/RIA R15.06:工业用机器人和机器系统-安全性要求

CAN/CSA Z434:工业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安全要求

欧洲标准:

EN ISO 10218-1: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EN ISO 10218-2:机器人和机器人装置-工业机器人系统与集成

EN ISO 12100: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

EN ISO 13849-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设计通则

EN 60204-1:机械安全-机器的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EN 61000-6-2:电磁兼容EMC-工业环境的抗扰度

IEC 61000-6-4:电池兼容(EMC)工业环境要求的放射标准

认证规则:

CR-1-02:2022《家用/商用服务机器人CR认证实施规则》

CR-4-02:2022《机器人CR认证功能安全水平等级认证实施细则》

CR-4-04:2022《机器人CR 认证智能等级认证实施细则》的要求,

CR-4-04 TS-01:2022 机器人力控制、移动算法、移动能力、人机交互登记划分技术规范

T/CEEIA 602.1-2022 机器人智能评价 第1部分智能化信息模型和等级评价程序.

T/CEEIA 602.3-2022 机器人智能评价 第3部分 视觉.

T/CEEIA 602.4-2022机器人智能评价 第3部分 听觉.

T/CEEIA 564-2022机器人移动算法性能测评要求

04、助力企业抢占商业化先机

在论坛的互动环节,“深测评”展示了多项合作案例,人形机器人材料检测维度主要从产业链检测和六维度检测方面进行:

产业链检测:测覆盖材料 - 部件 - 整机 - 应用场景全链条;

六维度检测:围绕智能、安全、可靠、可信、兼容、绿色六大方向开展检测认证工作。

01

材料级检测/为核心部件 “把关”

针对人形机器人关键材料(如 PEEK、碳纤维复合材料、稀土永磁等),“深测评”建立了机械性能 - 可持续性 - 环境适应性-安全合规性标测试方案:

对PEEK 材料进行拉伸强度(≥100MPa)、弯曲强度(≥170MPa)等参数验证,确保其在谐波减速器、滑动轴承中的轻量化效果;

通过热老化试验(依据 IEC 60068-2 标准)、盐雾测试、3000 万次弯曲疲劳测试,模拟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为头部企业提供核心数据支撑。

02

部件级认证/ 聚焦核心关节与传感器 

一体化关节、灵巧手等核心部件是人形机器人的 “运动中枢”,“深测评”的检测认证覆盖智能、安全、可靠、可信、兼容、绿色六大方向开展检测认证工作:

性能指标:扭矩输出精度、响应时间、比强度;

安全要求:电磁兼容(EMC)、功能安全(符合 ISO 13849 标准);

可靠性验证:通过百万次循环运动测试,评估材料磨损与结构稳定性。

例如,某企业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机械臂经“深测评”认证后,重量较铝合金减轻 30%,安全稳定性显著提升,已成功应用于家庭服务场景。


03

整机级评估/ 商业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

围绕人形机器人整机,“深测评”参照 CR 认证规则(CR-4-02/04),从智能化等级、环境适应性、人机交互安全性三大维度进行全面测评:

智能化等级:通过视觉 - 触觉 - 语言多模态融合测试,评估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

可靠性验证:模拟家庭、工业等场景的长期运行,考核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安全合规:确保材料阻燃、无毒,电气绝缘符合 IEC 62368-1 标准,杜绝火灾、电击风险。

05、未来展望:与产业共迎标准化浪潮

乔森先生在演讲结尾强调:“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本质是‘技术创新’与‘标准规范’的协同。” “深测评”将持续聚焦三大方向:


  1. 加速轻量化材料标准完善,应对碳纤维、UHMWPE 等新材料的检测需求;

  2. 推动检测认证向 “智能化等级评定” 升级,适配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发展;

  3. 搭建国际互认平台,助力中国标准走向全球。


欢迎联系“深测评”,共同抢占标准红利期!

(扫码获取本次演讲完整版PPT《人形机器人材料标准体系构建与检测认证》)

相关文献资料下载链接:

《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白皮书》

https://www.ssrta.com.cn/downloads.php?id=137

《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https://www.ssrta.com.cn/downloads.php?id=139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https://www.ssrta.com.cn/downloads.php?id=142

《具身智能行业发展及人才趋势白皮书》

https://www.ssrta.com.cn/downloads.php?id=140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

https://www.ssrta.com.cn/downloads.php?id=141

公司介绍

深标智能检测与评定技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测评”)是一家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及其零部件检测、检验、认证、技术评定、技术咨询等专业服务的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领域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智慧终端 、低空经济、机器人特种电缆 、新能源电池、航空航天、新材料、教育及科研等行业。公司现有总设备1000多台(套) ,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团队中院士、博士后、博士、硕士及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0%以上,5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占比70%,核心成员在本专业领域拥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多次参与或者正在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

公司通过构建标准体系及提供测评服务,助力提升企业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的能力,促进行业生态健康发展,提升全球市场对于中国智能智造的价值认可。

机器人检测,就找“深测评”!

✅ 全领域覆盖:工业、医疗、服务机器人一站式检测。

✅ 国际认证:ISO、IEC、ASTM等标准精准对标。

✅ 成本优化:兼容性测试降本30%,专利转化加速65%。

✅ 政策红利:区域标准联盟合作,享300万奖励申报支持。

权威认证·全球通行·技术领跑

📞 立即咨询:抢占市场先机,让品质赢得世界认可!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拐点。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华为、宇树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行业正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落地”跃迁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壁垒,艾邦机器人正式组建"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交流群",覆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传感器、电机、减速器等全硬件环节,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源、共享前沿技术!

扫码关注公众号,底部菜单申请进群

作者 ab,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