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千寻位置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联合发布了一款集成时空感知与端侧算力的机器人行动中枢——“时空算力背包”,该产品将为人形机器人赋予动态厘米级精准定位和多模型协同推理能力,让机器人真正从室内走向室外,应用于物流配送、园区导航、自主巡检等更多场景。

WAIC:首款集成时空智能与算力的“背包”正式亮相
在WAIC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台,一个背着“背包”的人形机器人成为本届大会的焦点之一。
它叫“青龙”,是国地中心研发的全球首款全尺寸开源公版人形机器人,于2024年在WAIC正式发布。今年的WAIC上,最新一代的“青龙3.0”焕新而来,不仅拥有了高性能的一体化关节,还背上了“时空算力背包”。

前不久,带着时空算力背包的“青龙”在千寻位置上海园区里,完成了一系列任务:
快递小哥不用再跑楼,“青龙”在室外收下无人机送来的快递,步行到公司,按电梯将快递送到指定楼层;
园区内容易迷路,“青龙”为来访者指路,以后甚至可陪同用户走到目的地;
在园区巡逻,自主判断异常情况上报给园区监控平台。
△智慧园区新守护者——“青龙”人形机器人
千寻位置产品经理懿聪介绍,这款背包基于千寻位置的时空智能三体套件开发,让机器人能够精准感知户外位置,规划行走路线,实现在多类场景稳定工作、完成任务。三体套件里面则搭载了包括北斗卫星天线、板卡等时空智能硬件组合、7×24小时的北斗时空智能服务, 以及为机器人巡检定制的“北斗+具身智能巡检平台”。
部署在背包里的算力,可以让机器人在端侧运行多类模型,这样既可以实现对模型在端侧的推理,也可以实现端-边协同。

以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具身机器人,正在从封闭式专用系统向通用化智能平台、从单一限制场景向复杂全域空间加速转型,这就要求机器人不仅拥有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还需要负责感知和行动的“小脑”。可以说,这款“时空算力背包”融合了“大脑”与“小脑”于一体。

作为平台核心成员,国地中心与千寻位置基于“时空智能三体套件”联合打造了这款“时空算力背包”,并成功部署在青龙3.0版本上,配合机器人巡检平台能力, 对于具身智能后续产业户外场景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拐点。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华为、宇树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行业正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落地”跃迁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壁垒,艾邦机器人正式组建"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交流群",覆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传感器、电机、减速器等全硬件环节,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源、共享前沿技术!
扫码关注公众号,底部菜单申请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