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人工智能+”从概念走向实践,具身智能正在成为全球前沿科技及制造业新风口。如何让前沿科技跨过“试产难”“量产贵”的鸿沟,更快走入我们的生活?看联想集团如何以智能制造,赋能智能未来。
今天,联想集团南方生产基地产线上走下了两个特殊的“人”——来自戴盟机器人的Sparky 1与跨维智能的DexForce W1 Pro人形机器人。
在联想创投投资后,这两家初创公司在联想集团全球制造MaaS(制造即服务)模式和“火种计划”“光明计划”的赋能下实现了从图纸到制造的交付落地,未来这两款机器人将继续在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实现量产。

两款人形机器人成功下线
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进生活
在下线庆祝仪式上,两款机器人的“实战”表现,直观展现了其在未来工作与生活中的应用潜力。
戴盟机器人Sparky 1的灵巧手在触觉传感器引导下,抓取并组装了精密部件,甚至完成了一次平稳的倒水动作,展示了其卓越精细的操作能力;跨维智能DexForce W1 Pro则如同经验丰富的咖啡师,流畅演绎了从选取胶囊到制作咖啡的全流程,展现出在真实商业与生活场景中的高适配性。


跨维智能机器人DexForce W1 Pro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制作咖啡。
跨维智能DexForce W1 Pro于今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发布,它以高精度纯视觉感知和全身深度耦合设计为基石,被赋予了高稳定性和亚毫米级精准作业能力,已经在多个国际盛会、各国政要面前露面,成为展示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高速发展的窗口。而戴盟机器人Sparky 1的灵巧手能同时理解视觉、触觉和人类语言,真正做到“听令行事”的多模态交互,它的手指安装有新型触觉传感器,不仅能抓握,还能感受到物体的柔软和形状变化,实现精细操作。
走在科技前沿、拥有精细操作能力,对制造工艺必然有极高要求,戴盟机器人和跨维智能作为初创企业,其产品的试产与量产转化,亟需专业制造体系支撑。
通过接入联想的“火种&光明计划”与MaaS生态,两家机器人企业获得了关键且高效的制造支持。戴盟机器人从研发到落地制造的过程中,联想从核心部件工艺优化入手,逐步建立起“试产验证-流程迭代-量产落地”的全链条体系,目前Sparky 1已在智慧工厂物料分拣、实验室精密操作等场景试点应用;对于跨维智能机器人,联想集团则创造了“一周完成试产”的高效纪录,并在量产阶段进一步输出“光明计划”柔性生产能力,针对机器人特殊结构,优化了产线布局与质检流程,助力跨维人形机器人顺利落地。


联想集团“火种计划”及“光明计划”赋能具身智能,首批人形机器人交付仪式现场。
此次量产成功,不仅体现联想MaaS模式在推动技术转化方面的关键作用,也彰显联想创投被投企业与联想集团整体战略的协同价值——联想集团通过自身智能制造与供应链等生态体系资源,系统性赋能被投企业跨越产业化瓶颈,为中国智能制造注入强劲动能。

从「母本工厂」到「中小试基地」
智能制造赋能「人工智能+」突破
戴盟机器人与跨维智能的量产突破,是联想集团“火种计划”与“光明计划”协同发力、MaaS生态全程支撑的成果体现。
新兴科创企业是高新技术落地、培养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但也面临产品的定制化生产、产线建立困难、产品转化周期长的困扰。联想集团“火种计划”便是聚焦早期技术验证与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为初创企业提供制造孵化服务,“光明计划”则为产品全方位的制造赋能,为企业提供中试熟化及量产转化支持,与此同时“智”造服务为企业提供成熟的端到端量产赋能。


今年1月,首台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IS从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下线,自研机器人已实现联想智造。
作为联想集团全球“母本工厂”,南方智能制造基地不仅是先进技术应用的先行区,更于今年2月被授牌为“深圳市联想智能制造中小试基地”,为创新企业的产品提供中小试服务。
在中小试基地平台上,MaaS模式的生态链价值已初步显现。目前,联想中小试基地已与1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火种+光明”双计划驱动内生外化,孵化项目覆盖机器人、智能IoT硬件、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戴盟机器人也是联想集团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在获得“中小试基地”认定后,与之建立的合作关系。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联想全球制造的MaaS模式有效打通了从实验室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为智能制造领域提供了一条可复制、高效率、低成本的量产路径。以本次量产为例,戴盟与跨维机器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制造成本降低10%;此前实现量产的本末科技TITA轮足机器人,单位制造成本降低8%,效率提升30%。
此外,通过技术输出、产业链资源共享等,联想中小试基地正积极带动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具身智能产业集群等前沿科技企业的形成与壮大。大湾区的产业配套、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有利的创新政策环境,也为联想集团智能制造生态赋能与发展提升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强劲动力。
作为科技制造“链主”企业,联想集团将继续以雄厚的智能制造基础,赋能拥有新质生产力的新兴科技企业成长与壮大,助力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中国前沿科技发展实现高质量跃升。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拐点。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华为、宇树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行业正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落地”跃迁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壁垒,艾邦机器人正式组建"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交流群",覆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传感器、电机、减速器等全硬件环节,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源、共享前沿技术!
扫码关注公众号,底部菜单申请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