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轻捏嫩豆腐,豆香满溢却不见碎渣;轻触Q弹果冻,表层完好无损;再精准夹起一颗蓝莓,果皮毫无压痕——近日,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威科”)内,CEO朱晓辉展示着机器人灵巧手的“神操作”,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自豪。

这双“巧手”的秘密,藏在华威科自主研发的柔性电子皮肤里:能感知压力与温度,灵敏度达1克级(相当于一片羽毛的重量),还能扛住100万次按压测试。
今年人形机器人产业热潮中,华威科从深耕20年的产学研团队,一跃成为行业“黑马”。
朱晓辉,“90后”,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在校期间担任华科大十大创新团队-FOCUS创新团队队长,曾获得国际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0余项。
“高中时期,我就憧憬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模拟创业做了很多事情,在FOCUS一直从事创新工作,接触到许多优秀的创客团队、极客团队。”

华威科联合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建的多模态触觉数据引擎与认知训练中心
2020年,朱晓辉加入华威科担任CEO,建立了一支由青年科学家+年轻极客创业者组成的创新创业队伍,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这是一支极富创造力和极客精神的创新创业队伍,敢于挑战、敢于去定义。”比起学生时代的“小试牛刀”,朱晓辉将自己在华威科的创业经历称为“二次创业”。他说:“创业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坚守,同时群体成功远高于个人价值的实现。”
华威科的起点,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产学研团队——作为国内最早研究柔性电子制造技术的团队之一,早期他们聚焦自动化生产线的工具类传感器,做“国产替代”的基础工作。2023年,团队转向信息技术领域,瞄准了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柔性电子皮肤。

“刚转型时,我们面对的是‘三无’难题——无行业标准、无适配装备、无可用材料。” 朱晓辉坦言,团队最初尝试采购全球最好的材料、国内顶尖的装备,却发现都无法满足柔性电子皮肤的需求;参照既有行业标准,更是“行不通”。
“既然没有,那就自己造!”华威科干脆自主立项攻关,最终形成了“装备、材料、器件、算法等一体化”能力——这也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4年被业界称为“人形机器人商用元年”,华威科紧抓“风口”,进行第二次变革,从工具类传感器转向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海量终端,同时,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挑战更多“无人区”。

如今,华威科的柔性电子皮肤已成为行业“香饽饽”:不仅是北京因时科技、灵心巧手(国内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头部企业)等企业的核心供应商,还与智元、小米、优必选等头部企业建立稳定供货关系。
2025年,华威科触觉产品市占率超一半以上,截至目前已配套超过4000支灵巧手,成为国内触觉产品出货量最大的企业,且仍在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AI时代的来临,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市场逐渐升温,这些都需要柔性智能感知技术支撑。”在朱晓辉眼里,华威科正奔跑在一个前景广阔的新赛道上。
https://mp.weixin.qq.com/s/qVnPgCZm5SUouv7XoCgBEA?scene=1&click_id=8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拐点。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华为、宇树等企业加速技术突破,行业正从“实验室研发”向“规模化落地”跃迁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壁垒,艾邦机器人正式组建"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交流群",覆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传感器、电机、减速器等全硬件环节,助力企业精准对接资源、共享前沿技术!
扫码关注公众号,底部菜单申请进群

